【环化榜样】张晟曼:深入三峡库区消落带,科研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创建时间:  2023/11/09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新时代青年,环化学子用科研践行报国初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环化学院推出“环化榜样”系列,展示他们的风采。

张晟曼,男,1997年8月生,中共党员,伟德bv国际体育2021级博士研究生。在2023年暑期,张晟曼带领课题组人员远赴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研究了该地区的碳转化特征和影响机制,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为消落带的环境管理和“双碳”背景下的土壤碳循环以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瞄准前沿——国家的战略就是我的课题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保护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当今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水利枢纽工程。自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水位的变动产生了30米落差的水库消落带,总面积达349平方公里。夏季出露、冬季淹水的反季节淹没,植被系统的消亡演替,会带来土壤侵蚀、温室气体产生、污染物质释放等环境问题。因区域面积大,且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消落带的恢复与治理被称为世界级的“生态难题”。消落带的环境问题和物质转化规律是涉及到库区生态健康和全球变化的重要议题,这个问题蕴含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现实困境,也是亟待解决的挑战之一。


三峡水库消落带地理位置


三峡水库消落带淹水期和落干期对比


不畏艰险——深入库区实地开展野外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探究水能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张晟曼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三峡库区腹地对消落带区域进行考察。张晟曼深知,想要治理好消落带就必须正确理解该地区物质循环和转化的科学规律。

在野外工作开展前期,张晟曼等人多次走访库区附近村民的家中进行调研。在交流的过程中,张晟曼了解到,尽管依靠多年的环境治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实行,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得到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但当地村民的生态意识依然薄弱,在消落区内围垦、种植、弃物和填埋等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使得消落区的生态问题更加严重,物质循环规律也更加复杂。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张晟曼研究消落带的决心。


三峡水库消落带自然景观


为了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状况,张晟曼和团队成员到达库区消落带的多处典型区域,足迹覆盖涪陵、忠县、万州、开州、云阳、巫山和秭归等地区,行程累计超700公里。此次野外工作,张晟曼等对消落区内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状况进行了细致考察,获取了现场气象、土壤状况和植被种类等基础数据,并采集了土壤和植被样品近千份;同时,针对库区消落带温室气体产生的问题,团队人员也进行了实地监测,利用相关仪器和自制工具,收集了消落带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通量数据。由于受水位波动影响,团队人员的工作之处多是人迹罕至的区域,杂草丛生,荆棘密布,加上极端的高温天气、复杂的地理位置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给野外调查和采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张晟曼带领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积极应对各种意外情况,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调查和采集任务。他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反馈。只有脚踏实地、切实地进行研究,才能为消落带管理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设置样方和收集柱状土壤


烈日下的土壤和植被样品采集


不忘初心——坚定科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从三峡返回上海后,张晟曼带领课题组成员立即投入到了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样品的处理和测试等工作中。深夜的环化楼寂寥无声,然而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室却时常灯火通明。“处理土壤样品是一件辛苦且枯燥的工作”,张晟曼说,“做基础研究就是这样,需要耐得住‘寂寞’,在这方面,我还任重道远”。他深知,想要真正了解环境规律,真正治理好环境问题,只把消落带“搬”到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后续复杂的分析工作,这更需要严谨的科研思维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结合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张晟曼等人系统地研究了消落带土壤碳转化的规律和机制,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这些成果对于消落带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的发展,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推动,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在实验室进行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


与团队成员调试和使用仪器


使命在肩——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青春力量

高峡平湖,潮起潮落。在调研和采样期间,张晟曼走过茫茫水泽和匆匆青翠,耳边清风习习,鸟鸣啾啾。他感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信未来,消落带也一定会重现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景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新时代环境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张晟曼说,“我们应秉持‘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为了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青春力量!”(供稿:学院新媒体中心)

上一条: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于上海圆满举办!

下一条:日就月将,新光璀璨|2023年日新书院迎新晚会来啦!

版权所有 © 伟德bv国际体育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伟德bv国际体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